English

谈谈人生命运

1999-08-06 来源:光明日报 蔡永宁 我有话说

自古以来,命运就是一个人人关心而又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它是关于人们的生死康病、富贵贫贱、成败得失、悲欢苦乐何因所至以及何以存在差别的问题。由于在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观点主要是宿命论,因此,不少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研究命运的,认为一讲命运就是宿命论,就是迷信。其实,马克思主义不是不研究命运,而是对命运的解释与宿命论和迷信思想根本不同。

一八四三年五月,马克思在给卢格的一封信中写到: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但愿我们的命运也同样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各个人可以看到自己的生活条件是早已确定的:阶级决定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决定他们的个人命运,使他们受它支配。

根据马克思主义可以认为,命运是指人的生命主体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生存状态及生命历程。生存状态包括生死康病、富贵贫贱、成败得失、悲欢苦乐等等。生死康病是讲人的生理状态;富贵贫贱是讲人的经济和政治状态;成败得失是讲人生事业的情况和状态;悲欢苦乐是讲人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生命主体生存状态的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谈论的命运就是这些内容。

生存状态的生死康病、富贵贫贱、成败得失、悲欢苦乐几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构成了人生命运的总体内容。生当然是基础,只有生,才能谈得上其他几个方面,否则一切都谈不上。但在生的基础上,其他几个方面可以是面面俱好,也可以是面面俱差,还可以是好中有差和差中有好。人们在评说命运的好和差,虽然可以是针对生存状态的总体内容,但往往是指某个或某些方面,因为人们总是在具体情境下进行评说的。在这几个方面,除了生死康病,在一般情况下,其余几个方面可以说都与成败得失相关,所以,人们对命运的关注主要是对事业成败得失的关注。评说命运的好和差,有其客观的现实,也有主观的观点。由于观点不同,对同样的现实会有不同的评价。仅用生存状态还不足以概括人生命运的全部内容,还应加上生命历程。生存状态是从存在的角度对人生的命运作横向观察,是人生命运的横坐标。生命历程是从发展的角度对人生的命运作纵向观察,是人生命运的纵坐标。生命历程是生存状态的变化和延续。

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概括人生命运的具体内容,但这还只是停留在结果和现象的层面,没有深入到原因的探究和本质的揭示。那么,如何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种种结果的原因和本质呢?恩格斯说:“相互作用是我们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点考察整个运动着的物质时首先遇到的东西。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我们不能追溯到比这个相互作用的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了。……只有从这个普遍的相互作用出发,我们才能了解现实的因果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2页)恩格斯提出的关于相互作用的观点,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种种结果的原因和本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的种种结果,正是作为生命主体的人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我们应该也只能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来理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他们认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更替,历史的每一个阶段都遇到有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这些因素、关系便构成了特定的环境。一方面,这种特定的环境为新一代所改变;另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本质。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二者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这种相互作用被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十七页)所以,马克思主义又认为,实践是人的本质,人是实践的产物。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历程是人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由于生存空间的不完全一样,社会关系的不完全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所处环境是不完全一样的;同时,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也是各有特点,不完全一样,因此,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命运的差别。

正确理解人生命运,要破除命运问题上的迷信思想。人的命运是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有能自主的一个方面,因此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把握机遇,让自己的命运向好的方面转化;人也有不能自主的一个方面,因此当遇到不幸时,也不能任命运摆布。总之,人的命运并不是生而注定的,也不存在一个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在主导着人生的走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